杨占秋:对疫苗还犹豫?新冠疫苗不存在“中国差外国好”的问题

糖尿病 http://www.national-tnb.com/

  【采访/观察者网刘惠】

  观察者网:目前我国已有5款新冠疫苗获批使用,按技术路线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灭活疫苗,包括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3款灭活疫苗;二是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天津康希诺公司生产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重组蛋白疫苗,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想请您讲讲这些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知识。

  杨占秋:目前我所知道的已上市的疫苗,包括国外、国内公布的疫苗,总的来讲,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灭活疫苗,国内大范围疫苗接种用的就是灭活疫苗,有国药北京、国药武汉、北京科兴这三种。

  灭活疫苗就是先培养扩增新冠病毒,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病毒的活性杀死灭活,再将灭活病毒颗粒注射到人体内,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这时,病毒已经变成一个“死”的病毒,没有传染性。人体对“死掉”的病毒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抵抗新冠病毒的感染入侵。

  

  国产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类疫苗一般需要注射两针或者三针,我们现在打的疫苗多为两针。灭活疫苗在打了第一针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比较薄、比较少,因此需要第二针巩固、加强免疫效果,这跟吃饭是一个道理,第一碗可能吃不饱,需要第二碗,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让肚子吃饱。

  免疫的原理就是第一针诱导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激发记忆反应来指数增强免疫反应,因此第二针是非常必要的。灭活疫苗注射后,抗体的产生需要两周时间,疫苗效果可能不如其他疫苗维持的时间长。

  国内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突破1亿剂次,中国注射的疫苗多为灭活疫苗,主要是预防新冠病毒的再次感染,起到防疫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非常稳健,整个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及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标准也比较成熟,而且我们有丰富的经验,有先进的纯化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因此无论是国药北京、国药武汉、北京科兴,还是国外的灭活疫苗,效果都是一样的,不存在所谓的“中国好外国差”或者“中国差外国好”的问题,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它的安全性问题。

  另一类是信使RNA(即mRNA)疫苗,美国的辉瑞疫苗、Moderna(莫德纳)生产的均为mRNA疫苗,这种疫苗它的特点是治疗为主,预防为辅。针对感染情况严重的新冠病人,mRNA疫苗能够给予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它的预防作用没有灭活疫苗那么明显。

  mRNA疫苗主要起治疗作用。比如说针对癌症的mRNA疫苗一般起治疗作用,而不是传统的预防作用,目的是促使细胞介导的应答,如典型的T淋巴细胞应答,从而达到清除或减少肿瘤细胞的目的。

  美国宣称自己的疫苗接种率几乎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倍,然而这个数据是建立在美国新冠确诊病例超过3000万例,新冠感染人数接近美国总人口数10%的基础上。比起中国,美国的疫情状况也更加严峻,亟需新冠疫苗。

  由于mRNA疫苗是以治疗作用为主,因此如果针对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那么用mRNA疫苗的效果可能比较好,若没有感染新冠病毒,这个疫苗的效果不一定很好。

  另外,mRNA疫苗产生的抗体只有一种作用,不管现在的新冠病毒,还是以往的其他病毒感染、传染病的预防等等,暂时还没用过mRNA疫苗,所以它的安全性可能没有灭活疫苗那么好,mRNA疫苗在实际应用中也产生了死亡、发病等状况,美国出产的辉瑞新冠疫苗就出现了23例死亡案例。

  还有一款就是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包括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等,之所以叫基因工程疫苗是因为它们都用到了重组基因工程技术,在国内分别是康希诺和智飞生物两家公司生产。

  针对新冠病毒的的基因工程疫苗,大家都选用了控制病毒蛋白表达的的H基因片段,这也导致这个疫苗的缺点是它只能产生一种免疫,也就是说,它对人的保护力不算是特别完整。从新冠病毒的预防来讲,它产生的抗体也足够了。

  基因工程疫苗我们也用的比较多,比较广泛,对它更熟悉。比如说我们的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也是用基因工程疫苗。

  不同的疫苗有效期不同,有的是终身的,有的不是终身。比如说小孩子打的麻疹、天花疫苗,有效性是终身的。国内打的灭活疫苗,有效期是大概是维持两年左右,两年左右还需要再打,不过这个保护时间还是很长。

  观察者网:最近,钟南山、张文宏等专家共同发声,接种疫苗十分必要,倡议大家打疫苗,同时也有人认为“别人打了我就不用打了”,如何看待“疫苗犹豫”这种情况?

  杨占秋:国内早先疫苗接种率低,出现“疫苗犹豫”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是大家担心疫苗的安全性问题,而且疫苗注射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引起了大家的恐惧。比如,美国辉瑞疫苗出现了一些死亡、发病的副反应。

  第二就是本土没有案例,大家觉得防线不在我身边。

  第三就是目前气候比较温暖,不是新冠疫情流行的季节,大家放松了警惕。

  我的观点是,大家在下一波疫情到来前接种好疫苗就可以了,疫苗在注射2-3个月后,体内的抗体会达到顶峰。现阶段打疫苗主要是未雨绸缪,新冠病毒在低温下比较活跃,因此疫苗接种为接下来的今冬明春的疫情流行做准备。

  

  江苏徐州新冠疫苗接种有序推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疫苗接种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控制疫情的手段。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新冠疫苗接种率要达到70%-80%才能产生群体免疫,也就是我们大部分人需要打疫苗,考虑到疫苗接种后的个体性差异,比如说有的人产生抗体过少,有的人可能完全没有产生抗体,我们更需要大范围的接种疫苗。这样,全社会的群体免疫也就能建立起来。

  拿灭活疫苗来说,第一针疫苗注射后,抗体在两周左右的时间产生,因此在刚打完疫苗后,防疫措施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这时候人体还是处于易受感染的状态,公共场合还是要戴口罩。

  另外,也有人担心新冠病毒变异的状况发生,有人担心病毒变异后,疫苗没有用了。其实,新冠病毒变异速度是比较慢的,因此打疫苗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同时,我们要通过疫苗来预防输入型病例。从去年武汉疫情控制住以后,疫情没有在其他地区传播,最近在云南新增的本土感染案例,与云南周边国家的疫情有高度关系。

  观察者网:随着各国建立起免疫屏障,世界范围的疫情将得到显著控制,世界也会重新打开。最近,英国国内试行“疫苗护照”,也就是让疫苗成为另一种护照,不仅适用于国内,也成为国际旅行通行证,促进跨境人员流动。您如何看待“疫苗护照”?

  杨占秋:我个人认为“疫苗护照”没有必要,因为新冠疫苗的注射是提倡而不是强制。我们可以把“疫苗护照”作为一个参考,如果有人需要出国旅行、学习时,对其说明利害关系,而不是把护照作为一种必须的条件,疫苗作为护照可能会损害基本自由,并且面临歧视的风险,并不是每个人都合适打疫苗。

  同时,世界的接种疫苗不同,体系也不一样,不同疫苗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事先也没有非常好的技术上的互相认证,所以在疫苗护照在执行上也存在很大问题。

  观察者网:3月30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发布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新冠病毒“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您如何看待溯源报告的结果?

  杨占秋:联合专家组评估了关于病毒引入人类的4个路径,认为新冠病毒“比较可能至非常可能”经中间宿主传人,“可能至比较可能”直接传人,“可能”通过冷链食品传人,“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

  溯源工作截止到现在,表明病毒肯定不是从实验室出来的。不管美国、欧洲、其他国家怎么说也好,新冠病毒在这些地点流行的特点不一样,如果从单一的源头实验室出来,病毒的特点应该是一样的,从这点可以排除实验室传人。

  我比较倾向新冠病毒极有可能是通过蝙蝠等动物宿主传人,还有没有其他动物参与了传播,这个也在调查中。有案例表明,新冠病毒虽然首先在中国武汉爆发,但是差不多同时间在全球不同地方先后多点爆发,也有新闻报道,意大利新冠病毒可追溯到2019年夏天,新冠病毒在中国爆发也是由于中国当时处于春运和冬季低温的环境。

  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新冠病毒均不一样,美国的大部分新冠病毒病例来源于纽约,而纽约的大多数病例来源于西欧,因此新冠病毒极有可能不是从武汉传到世界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