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我的作文从零分到满分,缘故原由竟是……|高考往事

白云石批发

1977年12月,高考竣事后不久,一篇考生作文的各种手抄本在湖南各地流传,甚至还传往大江南北,以至于今后连续数届的高考考生都把此文看成范文学习、背诵。至今,仍有些人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心啊,你慢点儿跳,慢点儿跳,让我静下来,把心底的话,向党倾吐,把我真实的思想情感向党汇报,心啊,你慢点儿跳……五年了啊五年了……一个十几岁的青年,难道真的不想上大学?难道看到党需要我们的时候,真的无动于衷,逃之夭夭?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谁不想升入大学,继续深造?但是,我的父亲是个西席,在‘四害’横行的日子里,‘臭老九’的孩子怎能进高校?”

这篇作文的作者便是来自岳阳县的21岁考生一清(原名谢柳青)。不知是哪些阅卷老师将它偷偷抄了下来,带出了阅卷场,这才有了四处传阅的故事。

一清说,1977年的高考作文题为“心中有话向党说”,自己的作文曾履历从零分到满分的迁移转变。

“诉说着心底的不平,期望着东方的破晓”“热血在周身沸腾”“怒火在心中燃烧”……作文中的这些语句,早先被阅卷老师认为是在借高考发泄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因此被判为“0”分。

在试卷复查中,阅卷老师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派意见,一派“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老师认为“文章发泄了不康健情绪”;另一派则认为这是真正的“心中有话向党说”,说得字字见真情。

其时在学校的代课老师(后排右二为本文口述作者一清)当年都到场了考试

随着手抄本的流传,这篇作文带来的争议惊动了省教诲部门,于是教诲部门派专员到岳阳地域科场,组织了一场对作文的评审。

其时,一位叫王宗萍的老师在台上向全体阅卷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这篇作文。全文讲述的是一清1972年高中结业后下乡劳动的5年里,因父亲是西席,“身分”欠好,只能年复一年地看着别人被推荐上大学,心中的迷茫和思索。

相似的履历唤起了身为西席的阅卷者们的“团体觉醒”,会场响起一片哭声,作文也因此瞬间从零分变为满分。

多年后,一清回忆起这段往事,仍能感觉到岳阳南湖边这瞬间的改变,它给那年冬天的高考增添了一抹温暖底色。

实在,在当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一清做完试卷只花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现在看来可能是小学一年级水平的标题,但其时许多人压根分不清这是外国字照旧拼音,实在是没学过啊。”一清说,“幸亏我在大队的小学今世课老师,学过拼音。”

而高考作文对一清来说更是轻松。“这是我5年来心田一直在重复诉说的话,直到末了竣事我都处在一种豪情之中。”

完成考卷后,一清仔细地将作文誊写在底卷上,又数了一遍字,恰好是888个。之后,他将底卷带回家生存了起来。

这份底卷被叠成四四方方的小豆腐块。颠末40年的岁月,纸张已经软薄发黄,起了毛边,但上面蓝玄色的钢笔字仍清晰可辨。

对一清来说,这早已不仅是一张考试底卷,它还带着谁人特殊年代的种种印记。在下乡的5年里,夜晚他在工棚的马灯下给民工们念《阿拉伯民间故事》《红楼梦》;那年冬天,与大队里的30来小我私人挤在一台手扶拖沓机上,“轰啦啦”地去县城到场考试……

1978年3月23日,一清来到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岳阳分院管理了入学报得手续。坐在课堂里听到班主任老师那一声亲切的问候时,才敢确信自己真的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2007年,恢复高考30周年时,一清也曾在多个场所谈起高考话题。那时,他的熟悉是“这是一次民族的复生节”。如今,他又有了新的感悟,“这是一场半睡半醒中的高考”。

“从1977年7月教诲部确定恢复高考,10月人民日报发出招生公告,到12月举行考试,虽然领导层面已熟悉到人才造就一天也不能再延误,但其时整个社会还没有做好充实的准备,思想也未完全解放。从零分到满分的变化,以及政审、体检中出现的拦阻,都反应出人们对新事物的来临还处在半睡半醒状态中的一个侧影。”一清说。

然而,1978年举行的高考,一清感觉到了完全差别的气氛。颠末1977年冬天的高考,社访问证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开释出的学习民风,到处出现出欣欣向荣的情形。在一清看来,与今天高考的热闹有些类似了。

“1977年的高考是出发点,影响了我的一生。”一清说,今后,无论是留校任教,到出书社任社长、从事证券事情,照旧现在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一清都心怀感恩,“我跟主流社会的节奏是合拍的,对社会的全部看法都是充满阳光的”。

(口述/一清 采写/程琴怡)

一清,文化学者,中宣部中国梦公益诗歌创作人。现为自由撰稿人,中国名博沙龙主席。一清原名谢柳青,1977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岳阳分院(今湖南理工学院),是当年湖南高考作文满分考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接洽后台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